萌呆呆

华为将来会造汽车吗

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很多科技公司纷纷与涉足汽车行业,除了大家之前所熟悉的谷歌,百度豪赌无人驾驶外,最近还发生的有:例如中国第二大视频监控公司大华发布了其第一台电动汽车,2018年H2可以支持预定,2019年可以交付、阿里巴巴与上汽的深度合作、深圳公交与华为一起测试无人驾驶bus、华为公司与PSA集团联合开发其车联网业务等等。不错,随着各个国家关于电动汽车政策的推出,预计到2025年左右电动汽车会逐渐成为出行主流,更有甚者认为未来的汽车就是一部“装着轮子的手机”,汽车逐渐IT化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与惊喜,面对下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华为准备如何,华为公司将来会造汽车吗?


首先谈谈我对未来电动车和车联网的一些看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汽车和车联网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这个是无法阻挡的,特别是行业领先者特斯拉,已经把它的model 3造的无限逼近传统汽车,无论是性能还是成本,最近特斯拉还发布了电动卡车,更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这使得传统车厂例如奔驰,宝马,大众,福特,丰田等,他们在传统内燃机和机械领域近百年的积累,也许很快就会被颠覆,Best or Nothing, 这些车厂被动进行转型,但是由于企业本身比较庞大,转身较慢,他们可能会依靠目前其在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制定新行业标准入手,从上往下攻,来迫使后进入企业向其看齐。


其次,随着内燃机被逐渐颠覆,造车不再是一个很高门槛的产业,这为许多新兴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例如比亚迪、腾讯、大华、华为这样在电池和IT领域积累比较多的公司,做与不做,只取决于各个公司CEO的战略思维,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门槛,我这里只想简单分析一下华为造车的可能性。


第一,从华为核心竞争力看。众所周知,华为目前聚焦的是管道策略,这也是华为的强项:Connection(联接)!从天上到地下,从无线到固网,从3G到5G,从连接人与人到联接物与物,所以从这点上看,目前华为短期还是会聚焦这块,就像任老板说的“针尖战略”,从这个角度再回头看PSA集团选择和华为合作也在似乎情理之中,短时间内双方还不会成为竞争对手。


第二,从数据所有者看,说到电动车,必然要涉及车联网。未来不仅仅是汽车与后台进行联接,车与车之间,车与人之间还有车与道路之间都会无缝联接,整体上构成一个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或者Smart Mobility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这样就必将时时刻刻和用户的数据打交道,正所谓得数据者得天下(其实仔细分析阿里巴巴的战略也是围绕数据展开,淘宝和天猫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真是拥有用户数据的还是平台另一端的商家,我们不妨大胆做个假设,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商家或者超市都强大到可以自己让用户去他的电子商务网站购买产品,那就不关阿里巴巴啥事了,所以阿里最近不停的布局新零售、无人超市,目的还是构成线上线下交叉火力配置,尽可能多的掌握和控制用户数据),但是从华为最近成立的云BU来看,明确声明不碰用户数据,从这点上看,与各个汽车厂家和想造车的科技企业的目标相背驰。所以,华为近期应该不会自己造车和做车联网的应用,而是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盒子和平台产品,包括5G/V2X(无线产品线),TCU/ACU/车载通信模块(终端BG),车载边缘计算/车载存储(IT产品线),车载网关(网络产品线)、公有云(云BU)和物联网平台(核心网产品线),不会冒然分兵去干造车的买卖。


第三,从移动趋势看,未来车厂的地位会下降,而移动服务的厂家地位会提升,可以设想,将来又一天,比如你要从中国的南京去美国的尔湾,他只需要在云上预定他的需求,比如几点出发几点到达,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等级,剩下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全部由移动服务厂商来解决,你一出门可能是一台宾利来接你,也可能是一个共享自行车,反正会根据你的预算和服务等级要求,把你安全,准时舒适的送到目的地,中间用了什么交通工具,人们不用再操心。人们购买服务的意愿会大于购买汽车。也许华为也早已看到这点,所以不愿意再次杀入汽车制造的红海(目前普通汽车售前的利润率只有2%左右)


第四,从渠道建设上看,目前华为终端BG的渠道建设已经算做的比较好的了,但还是花了近10年的时间,走了一些弯路,企业BG渠道建设,6年来除中国区,海外也是举步维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再出来一个汽车BG的话,意味着又要构建新的渠道体系和经销商体系,几条线作战会把华为拖入泥潭。如果不通过渠道,采用互联网直售模式,目前华为又不具备这种全球交付和服务的能力,肯定又是天天呼唤总部炮火支持。专家备件满天飞。


第五,从华为的教父任老板角度看,老人家今年已经75岁了,就像中国传统老人,希望晚年太太平平一样,不要再担什么风险,安安稳稳过日子,哪怕钱赚的慢一点。对华为的业务也是如此,如前面所说,车联网,车载电气电子,后台的IT基础设施要做到精品,就够华为忙半天了,何必要冒巨大的风险,跟风进入造车领域。安心做好技术积累即可,正如华为一贯倡导的厚积薄发。批量召回汽车总比批量去机房换单板的影响严重的多。


所以,本人认为,短期内华为还是会依然聚焦其管道策略,把联接做好,在汽车领域随着对行业的洞察做好积累,伺机而动,至少任教主在位期间和退位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是这样。但是将来会如何发展,还真不好说。


 


 


评论

热度(1)